close

"Permaculture is a philosophy of working with, rather than against nature; of protracted and thoughtful observation rather than protracted and thoughtless labor; and of looking at plants and animals in all their functions, rather than treating any area as a single product system”

-Bill Mollison

IMGP0587  

 Third day:

今天是prepare day,為明天即將登場的兒童衛教做準備。

經過非常緊張的排練過後,

Mithu mama為我們介紹HASERA以及Permaculture(樸門農法)的概念。

Mama說,HASERA農場的建造是根據Permaculture的概念。

基本觀念就是-與自然和諧生存,而不是去違背、破壞它

 

1.HASERA的庭院中間有一顆大樹。

IMGP0225  

在春天時,樹上長滿了樹葉以及花朵,能遮陽並提供花粉給蜜蜂;

冬天葉子凋零,能使人們受到更多陽光的照射;

樹枝能作為柴火。

當我們種植一棵樹,它所帶來的好處不會只有一種。

 

2.庭院特地往外擴建多一點,為的是能夠得到更多的日曬面積。

 

3.蒐集各種作物、蔬菜、水果的種子,成立種子銀行(Seed bank) 。

配合季節及天氣,種植適合的作物。

IMGP0055  

 

4.不該只種植單一作物,因為這會讓這一帶的自然生態失去平衡。

某種作物可能招來某種蟲害,卻沒有天敵能夠制衡它。

 

5.若非不得已要在某一區域種植單一作物,

就在這些作物旁邊種植一些氣味重的植物,能夠趕走一些害蟲。

IMGP0152  

IMGP0153  

IMGP0127  

6.不使用化學肥料,使用自己飼養的牲畜(牛、雞、羊的泄物作為肥料)

 

7.園區內的雜草、人們吃剩的食物等等都能作為牲畜的飼料,不浪費資源

 

8.利用地形蒐集雨水及山上流下來的水。在園區內建立一座池塘

作為水資源的蒐集,並且池內丟許多布袋蓮,

利用其吸收水裡的養分,將這些吸滿養分的布袋蓮作為作物的肥料

 

9.屋子各個房間的配置都是一家人一起討論出來的,

不會只有一個人決定住家環境,重視家人之間的溝通

 

10.將居住環境以zone(區域)的概念作區分:

 Zone 0: 我們所住的屋子

但其實在樸門創始者Bill Mollison的書裡面

並沒有這個zone的定義。

 

Zone 1: 最靠近我們所住屋子的區域

這裡所種植的作物需要我們最頻繁的照顧

或是對於我們生活中最常使用、必需的

 

Zone 2: 這裡所種植的作物比zone1需要較少的關注

若zone1是每天都要照顧的地方,zone2則是兩三天照顧一次即可

 

Zone 3: 種植主要作物,提供家用或是拿出去販賣,

這個區域一個禮拜照顧一次即可

 

Zone 4: 屬於半野生區域(semi-wild area)

通常會從這個區域取用木材、蒐集野生果物等等

 

Zone 5: 野外區域,屬於人類沒有干預的區域,

也就是自然建立的生態網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 

今天一天下來,真的上了全新的一課,

樸門帶給我的是一個與自然相處的全新概念

雖然這尚未成為一個普遍的知識,在未來一定會是

 

當我待在HASERA時,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被愛與溫柔所包圍的氛圍

處處皆是用心生活的痕跡

一草一木、寫著"Mithu's Kitchen"的廚房

寫著Govinda PaPa理念的瓦牆、每天吃飯談心的飯廳

能遠眺喜馬拉雅,晚上能看見清晰北斗七星的庭院、豢養著牛與雞的小房間

種子銀行、Love Pad有機衛生棉工坊我們上課的教室....

 

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一個理想化的環境,無法普及與大眾化;

可我相信有潛力的人類,是可以克服這個難題

能夠將都市與自然完美結合;

能夠將理想實現於未來;

能夠將愛地球融入到生活當中,不再只是口號;

我要朝這個方向邁進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eer 的頭像
    Cheer

    小世界

    Ch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